小孩子才做選擇(我終於有機會用上這句話了)。
註:文章提及的內容是很不錯的唷,把最核心的部分講出來。
去蕪存菁、各取其利、靈活應用就對了。
實務上許多有效的解決方案都不只是單一方法論或學派的,很多東西「沒提到」,不是不行,而是「不影響」、「不必強制規定」,把這段彈性留給實務應用的人們選擇最合適的方式。
所以很多人會有一些邏輯謬誤,「XXX 沒說可以這樣」對應成「XXX 說不可以這樣」。
例如 scrum 裡面除了框架本身以外,其他的都沒提到,「沒提到不代表不需要」,它只是不想在框架中「綁定某些特定實踐」。
而很多人在運用 scrum 只做框架上的東西,而忽略產品本質(例如軟體產品交付,技術與工程實踐就還是其本質),甚至本末倒置,當然就還是失敗收場,只是他們容易「把失敗歸咎於 scrum 的引入,而非對軟體開發本質的忽視」。
話說,lean, agile, scrum, kanban 都有它好的地方跟適用場景,我們如果是 problem-solving 導向,該學的還都得要學,因為總會碰到釘子得用鐵鎚、一字螺絲得用一字螺絲起子、螺帽得用六角板手的情況。
有時就是常看到有人用六角板手在轉一字螺絲,用鐵鎚在敲十字螺絲,一種是誤解其適用場景,一種是手上只有鐵鎚,自然所有的螺絲都是釘子的概念。